高考臨近,許多高三學生和家長的心情愈來愈緊張,有些考生甚至出現了失眠、焦慮、煩躁等問題。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,取得最佳的復習效果,是廣大學生和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。近日,記者采訪了一些教師,他們的一些好經驗和方法,考生和家長們或許可以拿來學習和借鑒。
焦慮是自己嚇自己
“最近常頭痛、心情煩躁,根本沒法靜下心來,全身心投入學習。看到別人都在埋頭苦讀,自己就很著急,有時還失眠”,高三學生小郭告訴記者,雖然她也盡力去調整了,但過不了多久又會出現同樣的問題,這讓她很苦惱。
西安遠東二中高級教師劉鵬就此分析,在高強度的備考壓力下,有些學生感覺壓力大,甚至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,這都是必然的,畢竟高考對于學生和家庭來說,是人生大事。其實,適度的心理壓力對學生不僅無害,而且有益。關鍵是要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去把壓力轉化為動力。一般情況下,我們建議學生要少想多做,“與其想這想那,不如腳踏實地,按照自己原定學習計劃一步一步來,有時候并不是壓力本身壓倒自己,而是自己嚇自己”,如果焦慮情緒嚴重影響到學習,只通過一般的思想政治工作是解決不了問題的,建議要積極去找專業心理老師來調適。
“有些學生的瞌睡并不是真的想睡,而是對現實的逃避,心里想著睡著了就沒煩惱了,說明學習上遇到困難了,此外就是說明太疲勞了,這時就要適當休息。” 交大第二附屬中學生物老師周耘冰表示,考生要調整好心態,增強信心,放松自我,規律作息,形成良好的生物鐘。
家長別“火上澆油”
高考給人的壓力,不僅限于學生,更涉及到眾多家長,很大程度上,學生的心理緊張來源于家長,當然,起決定作用的還是他們自身。
周耘冰老師建議,家長們要隨時關心孩子的心理動向,使孩子快樂、陽光;保持身體健康,預防疾病及一切不安全事件;減少家庭大的出行及其他活動。要營造輕松的家庭氛圍。“家庭是溫馨的港灣,如果家里氣氛是輕松的,學生一天學習的疲勞可以得到緩解和消退,緊繃的神經也可以得到放松,家長還可以和孩子多溝通,關心他們的生活,幫助孩子調整心態。同時,還要適當降低期望值,制定切實可行的考試目標。不切實際的過高的期望值是妄想,只會增加學生的壓力,甚至讓學生失望、放棄”。
同時,劉鵬老師還強調,家長們一定不要對孩子進行負向心理暗示,要讓孩子學會自己長大,幫助孩子減壓,不要把自己的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。更不要錯誤歸因。“孩子這次沒考好,可能是某些知識點沒掌握好,但是很多家長就把偶然歸結為必然,認為是孩子心態不好或發揮失常”。他建議,家長們要做的角色,更多的要做一名傾聽者,而不是喋喋不休的告誡者或訓導者。
|